Career 2010-08-13 第412期 http://mag.chinatimes.com/mag-cnt.aspx?artid=4899
比賽得獎:履歷表最亮眼的勳章
撰文◎林郡妙
一紙比賽獎狀 匹敵名校文憑
參加比賽,意味著迎向競爭、挑戰與壓力;但比賽過後,得到的總是成長、進步與歷練。你可從比賽中賺榮耀、賺獎金、賺資歷、甚至賺到工作機會、賺到創業夥伴,收穫絕對比付出多更多。
就讀台科大設計研究所的陳彥廷,堪稱是台灣奪得最多設計大獎的學生:他從大四開始征戰國內外各種設計競賽,迄今拿下70多個設計獎項,其中有55個屬於國際頂尖設計大獎!
以今年為例,陳彥廷與同學葉鑫合作的「防卡水溝蓋」、「易倒冠」及「電子卷尺」,分別獲得德國iF、美國IDEA及荷蘭Output 等頂尖設計大獎。他也因為屢屢為國爭光,大學畢業時獲得教育部頒贈近百萬元獎勵金,並入選「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」的補助對象,被送到美國紐約的普列特藝術學院深造1年。
非名校生的最佳實力證明
在國際大賽過關斬將,陳彥廷賺進滿滿獎金,也獲得公費出國深造機會,更重要的,他的設計才華得以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。
比賽,可以讓一個人以最快、最亮眼的方式被世界看見,特別是系出「非名門」的學生,一紙大型比賽的獎狀,比名校頭銜更神氣。遠東科技大學機械所學生莊庭杰就是其中一例,他本來一天花16個小時玩電腦線上遊戲,後來迷上發明後,徹底從「電玩宅男」變身「發明大王」,光是研究所2年期間就取得62件專利,還積極進軍國際發明展,抱回2金1銀1銅共4面獎牌。也因在國際比賽展露頭角,不久前在「技職之光」表揚大會中,公開受到教育部表揚。
從比賽結識未來老闆或班底
福特汽車人力資源處副理蘇迺雯說,工作經驗是「零」的新鮮人求職時,能證明個人能力的只有學歷、在學時期的活動表現,若是履歷中秀出大型比賽得獎紀錄,即使非名校出身,也能讓企業主眼睛為之一亮。
比賽讓實力被看見,因為擔任評審者,往往就是舉辦比賽的企業主,或是知名企業的主管,歷來有不少學生參賽表現優異,立即獲得錄用或拿到預聘書的例子,像是過去LEXUS校園商業個案競賽的冠軍團隊,已有人在主辦比賽的和泰汽車任職,並派往上海接受歷練。
優仕網競賽活動顧問符敦國說,參加各種不同的比賽,有助於結識多元的人脈,這當中可能有你未來的老闆,也可能有未來創業或異業結盟的夥伴。
C/P值超高 賺獎金比打工容易
而參賽除了提高能見度,也是賺取獎金的一項管道。常祭出高額獎金徵求曠世鉅作的文學獎,首獎通常都高達百萬元;由各大企業主辦,以大專院校生為對象的商業個案、創業、軟體程式、工業設計等競賽,最高獎金也都在6位數以上,若能在這些比賽中贏得大獎,獎金可能超過上班族一整年的薪水。像是作家夏霏從12歲起積極投入各項投稿、徵文與文學比賽,17歲就憑著稿費與比賽獎金,存到人生第一桶金;符敦國在就讀成大機械系期間,也靠著參加五花八門的比賽,累積百萬獎金。
奇門網路營運長鍾震寰從大學開始,就熱衷於參加軟體設計與商業創業競賽,研究所畢業時不但累積十餘面獎牌,也賺進可觀的獎金。他常利用暑假,與同學蒐集各項比賽資料,再依比賽獎金高低,排定參賽先後順序,挑出「有把握、勝算大」的項目優先參賽,以增加贏面。他認為,「參賽的C/P值(Capability/Price)遠高於打工」,而拿獎金比打工賺時薪更好賺。
分析比賽宗旨 有助提高勝算
不過,現在的比賽種類琳瑯滿目,看得令人眼花撩亂,不知從何參加起。在「獎金獵人BHuntr」網站上(http://bhuntr.com),會固定更新尚未截止報名的比賽資訊,其中徵文比賽就有近百種,是舉辦頻率最高的比賽類型;其次是攝影類比賽有70多項,文學、設計與美術繪畫比賽也都有30~40項。符敦國分析,比賽項目看似五花八門,其實舉辦目的不出6大類型:
1宣傳形象或政績:這類比賽以政府機構或企業主辦居多
2行銷或促銷活動:廠商為提升產品知名度,靠舉辦比賽炒熱人氣
3募集創意:例如廣告金句比賽,以獎金、獎品吸引大眾動腦,從中汲取新鮮創意
4徵求人才:有些企業會利用競賽發掘潛力新秀,從優勝者中網羅公司所要的人才
5推廣教育:鼓勵性質的競賽,以學校舉辦的最多
6純消化預算:比賽的宗旨多半不明確,通常是一次性比賽,預算花完就玩完
想充實履歷 就挑戰指標性大賽
搞清楚比賽的宗旨,有助於「投其所好」提高勝算。但如果想藉比賽來充實個人履歷,就不能只看獎金高低,而應優先選擇知名度高且行之有年的比賽。例如今年舉辦第8屆、商業類的指標性比賽——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競賽;文學類歷史悠久的聯合文學獎、時報文學獎;或者設計類的德國iF、Red Dot、美國IDEA、日本G-mark等世界公認的重量級比賽。由於主辦單位的辦賽經驗豐富、賽制規劃完整、評審機制嚴格,這些比賽都有無可置疑的公信力。
另外由知名大企業主辦的比賽,如:趨勢科技的騰雲駕霧程式競賽、光寶科技的光寶創新獎、研華的TiC100創新創業競賽、和泰汽車的LEXUS校園商業個案競賽等,由於企業本身名氣響、肯砸錢,辦賽都不會馬虎,參賽者還有機會直接面對擔任評審的企業主,是相當難得的參賽經驗。況且有些企業辦比賽,原本就是希望發掘人才,參賽者在拿獎金之餘還能夠「立即就業」,等於是一舉兩得。
看清自己有多少真本事
符敦國說,正所謂「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」,每個比賽的評審,都有如參賽者的一面明鏡,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,幫助參賽者認識自己。就像他讀的是機械系,直到在第28屆「鳳凰樹文學獎劇本組」獲得第一名後,才發現自己有寫作實力。
符敦國認為,比賽結果其實就是在告訴自己「你可以」或「你不行」。雲科大工業設計系教授何明泉認為,學生在就業前都應多參加競賽,一方面累積實戰經驗,另一方面藉由比賽了解自己的性向與能力,如果參加同一類型比賽,每次結果都不理想,就該思考修正自己專攻的方向,以免「在別人的跑道跟人競爭,永遠都沒戲唱!」
感謝評審的不客氣批評
蘇迺雯指出,參賽不僅在認識自己,也是及早「認清現實」。像福特汽車曾參與ATCC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競賽,她觀察發現,參賽學生由於實務經驗不足,最初繳交的提案內容總是天馬行空、流於不切實際,「企業或評審的提點,可以把學生拉回現實面,讓他們的想法與實務接軌。」
ATCC主辦單位——安通國際副總經理許允斌認為,比賽這種有輸有贏的制度,就有如社會的淘汰機制,讓學生體會「現實就是如此殘酷」,「在職場中,你的提案或作品無法令客戶或主管滿意,就是會被打槍。」
許允斌指出,比賽評審比學校老師來得嚴格,「給的建議很實在,卻不見得中聽」,這番震撼教育對「在稱讚中長大」的名校學生格外有意義,除了讓他們了解「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」的道理,也能磨掉銳氣、學習謙虛。
先後在研華科技與台灣工銀舉辦的創業競賽獲獎,而後自行創立網路公司的鍾震寰說,有志於創業的人,若能在學生時期參加創業競賽,預先體會創業過程面臨的諸多難題,將來真正創業時,絕對可以少繳很多失敗的學費。
勇於參賽者,絕不是草莓族!
和泰汽車車輛營業本部協理蕭金泉說,年輕人在比賽中勇於展現自我、挑戰勝利目標,能夠得獎固然可喜,但即使最終功敗垂成,他們不畏比賽艱難,堅持到底、把握機會全力以赴的態度,同樣會讓企業主激賞。
蕭金泉舉例,去年LEXUS校園商業個案競賽的冠軍隊伍,就是從大一參加到大四,前3年都鎩羽而歸,卻愈挫愈勇,第4年終於贏得勝利,看到這份毅力及挫折忍受力,企業主一定會相信,他們將來面對工作難題時,有迎刃而解的能力。「主動迎接比賽挑戰、肯花時間為比賽做準備,並且撐到最後的人,都不會是軟弱的『草莓族』!」蘇迺雯認為,愈是參加大型比賽,想要勝出就愈困難,「能堅持到最後一刻,就是持久力、續航力、還有高度抗壓性的最佳證明。」身為人資的蘇迺雯,也很喜歡問有比賽經歷的求職者:在比賽中學到什麼?即使是失敗,只要能說出自己敗在哪裡、從失敗中汲取到哪些教訓,也能看出這個人在賽後的成長。她認為,比起因比賽得名顯得驕傲自滿者,在比賽中獲得寶貴收穫的人,反而更能打動面試主考官的心。
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
麵包界的「台灣之光」、世界盃麵包大賽冠軍吳寶春,回顧參加世界大賽的過程說:「僅僅是參加一場比賽,功力卻像增進了10年。」
何明泉認為:「人在有競爭、有比較的環境下,才能進步成長。」他不但鼓勵學生多參賽較量實力,自己也常舉辦班級或全系競賽,讓同學「在比較中求進步」。無論參加比賽目的為何,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,何樂而不為?
--更多精采文章請見(8月號)412期Career職場情報誌--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