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撰文/夏霏】
上一期的專欄主題「男女翻譯機」,聊到許多情侶之間,因為對於事情存在不同角度的解讀而造成誤解,甚至嚴重到吵架分手。裡頭的例子獲得好些讀者朋友的認同:「對!我女友也這樣!」「我已經苦惱好久,幸好妳寫了出來!」看來,即使是最親近的戀人,也時常因為想法和言語表達上的落差,而讓彼此關係緊繃。再將範圍擴大一點,任何的人際關係:家人、親戚、朋友、同事、同學亦如是。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一時口快、臉書上少一個讚、突然更改「感情狀態」(從穩定交往中到一言難盡、單身、喪偶),便毀了彼此多年的情誼。如果是同輩的朋友,因為想法、語彙相近,要修復關係還比較有機會,但要建立和長輩的溝通,便是一件頭痛的事。
在我的生命裡,遇過不少「善良的人,不見得有一張善良的嘴」的狀況。我的家族很傳統,是典型的「不可能說『我愛你』」、「愛之深、責之切」的親子關係。當孩子生病受傷,父母縱使心中焦急,趕著半夜帶孩子就醫,也不忘在路上嘮叨責備。這種「藏在行動裡的愛」我一直到搬出家裡,在外獨居後才漸漸明瞭。有一回,我拖著疲勞的身軀回家,媽媽一見我便說:「妳怎麼變這麼醜?」剛回家就被嫌棄,我心中當然不快,思念的話更是說不出來,只好逕自回房埋頭大睡。晚上,我被粗魯的敲門聲叫醒,「睡這麼久,又不是豬!快起來吃飯!」打開門,一陣飯菜香傳來,飯廳桌上盡是我愛吃的菜餚。妹妹在一旁咕噥說:「這根本就是媽專程為妳煮的嘛!」因為太累,我倒頭繼續睡。隔天醒來,我看到床頭櫃多了一打雞精。我看著,眼眶忍不住紅了起來……
今年的母親節,我適逢工作無法回家,於是我在母親節前一週將媽愛喝的紅茶先寄回家,並打電話預祝她母親節快樂。媽沒說什麼,但聽口氣是開心的。母親節隔天,媽打來跟我抱怨,說住家裡的妹妹竟然連一聲「母親節快樂」都沒跟她說!我正訝異一向不在乎過節的媽媽竟然會在意這種小事,心想,或許是因為我有提早說,所以媽媽也會期待妹妹對她說吧?隔幾天,我跟妹妹通電話,跟她提到媽媽的反應。妹妹說家裡電視壞了,她為了年邁的媽媽能看得舒服,特別訂了一臺大尺寸電視送媽媽,反倒被媽媽嫌浪費錢。妹妹說:「我每天工作早出晚歸,回到家媽媽都睡了,還特別跟她說『母親節快樂』,不是顯得刻意嗎?難道直接送電視給媽媽不是更實用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