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文/夏霏˙商業週刊(刊於2009年商業週刊)
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event/2009/farm/farm_8.php 全文版請翻閱商業週刊雜誌

台中縣新社鄉的馬力埔社區是九二一災區,但是和其他災區不同的是,馬力埔受災後無人傷亡,堪稱「福地福人居」,而且災後馬力埔社區的花卉產業和香菇產業大大興盛,為馬力埔帶來復原的新動力。
馬力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應欽表示,兩年前透過農委會水保局的人力培訓計畫,馬力埔已改善老舊髒亂環境,營造成紫色花街的新風貌,未來結合每年一次的新社花海計畫,加上社區內的特色民宿,馬力埔將以發展觀光旅遊產業,蛻變成中部觀光重鎮。

位於新社鄉永源村的馬力埔社區,是新社鄉歷史發展重要的據點。居民大多數務農,種植香菇及四季水果,近年來,馬力埔部分花農轉型發展觀光休閒產業,結合新社鄉每年一度的花海活動,最高紀錄曾在一個月內創下一百萬參觀人次的紀錄。

理事長徐應欽
●馬力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應欽在木佃軒悠閒小憩。

水保局培根計畫 農村再生凝聚居民向心力
馬力埔社區居民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默默地與土地培養感情、在農業生產與技術上辛勤付出,如此純樸的農村,可能是平靜而不起眼的台灣一隅,但在農委會水保局的培根計畫出現後,居然展現耀眼的一面,馬力埔轉型的新契機,竟在這幾年開展。
回想當初,因為培根計畫必須要三十人才能開班,馬力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應欽一一探詢村民意願,剛開始大家都抱持懷疑態度,但透過他慢慢遊說,居民們才一一打開心房參與。
而水保局的官員也親力親為的參與再生過程,每到假日都看得見他們的身影,這是過去所沒有的,這樣的用心與投入,也更加強居民對農村再生的信心。
比如社區裡的候車亭,就是從二萬元開始做,最後有一百人共同參與;另外,社區也開始進行整體環境改善,在街區柱腳也種植紫色薰衣草和紫牡丹,美化社區軸線廊道。
花農轉型發展觀光休閒產業
●花農轉型發展觀光休閒產業,最高紀錄曾在一個月內創下一百萬參觀人次的紀錄。

農村再生重視在地特色 以新觀念重新看資源
為了延續新社鄉紫色故鄉的印象,馬力埔結合紫色花布作為裝置素材,讓居民自由認養住家前的小花園,進行維護管理。而社區內也整理了兩處廢棄髒亂土地,興建了兩座口袋公園,社區的圍牆上也彩繪了香菇、百合花等產業圖騰。

在農村再生精神的鼓舞下,社區內也首度舉辦七十年來第一次市集,有些居民甚至不知道社區內有一種用燒窯熬煮而成的仙草,口味甚佳,有一位七十幾歲的阿嬤還天天到市集報到。
經過這些活動,居民們不但分享溝通彼此的生活經驗,很多人參加了導覽訓練之後,口才也變好了,農村再生試辦,不但讓馬力埔的環境得到再生,連居民也拉近了距離。
馬力埔社區雖然是九二一大地震的災區,但九二一之後,不少都市的年輕人回鄉,馬力埔的香菇產業和花卉產業大舉興盛,目前香菇產業已佔全台灣的十分之七。

特色小吃:古法燒仙草
●古法燒仙草,是馬力埔的特色小吃。

木佃軒及天籟園等特色民宿 極具發展觀光潛力
另外,透過早先一些外來移民的投入,馬力埔也有很多特色民宿,比如木佃軒民宿,就是一家充滿濃厚南洋風的高級度假民宿;另一家天籟園民宿,由於屋主本身是建築師,因此利用所學,將天籟園營造成一座歐洲巴洛克式莊園,充分展現靜謐、優雅的氣息。
而馬力埔社區的四季水果也是發展觀光旅遊的雄厚資源,果樹也可以發展體驗農業,去年開始馬力埔開放認養果樹,已有八個人認養八棵梨樹,一棵一年只要八千元,就可以參與果樹開花、套袋、剪枝、採果的過程。
另外,社區內的古厝既是文化資產,也是觀光資源,像最近整理好的盧家古厝,夏涼冬暖,未來不排除開放變成民宿。
徐應欽對農村再生深具信心,而馬力埔的居民也滿心期待開拓在地產業的多元風貌,以利於農村體驗與單車旅遊的進一步發展;再將一年一度的新社花海季,結合音樂藝術活動,轉化為嘉年華般的節慶,讓馬力埔特色鮮明,逐步蛻變成中部的觀光重鎮。
保存完好的三合院
●保存完好的三合院,別具思古幽情。

天籟園
●天籟園的企圖是營造成一座歐洲巴洛克式莊園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作家夏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